場次一:翻轉臺灣研究吧–臺灣史料數位人文平臺
網站https://twdh.org
講師洪一梅博士;江宗翰;王詩涵
日期2024.11.27(週三)
本課程旨在推介臺灣史料數位人文平臺的運用,以促進臺灣研究數位人文方法的實踐。在此翻轉課程中,我們將正式發表此平臺1.0版;並介紹臺灣史料數位人文平臺的開發背景、方法論與概念,以及平臺功能與操作(含一鍵介接的臺灣史料系統);嘗試一站式服務(one-stop services)以及互動式精煉工作程序(compress workflow services)的彈性往返,實作臺灣研究的小型任務或相關議題;並透過講師與學員的交流與討論,進行小組黑客松的創意運用發想,讓學員得以翻轉使用者角色成為平臺開發的參與者,實現敏捷開發的概念,達到翻轉臺灣研究的理想目標。本場次課程內容與時間安排如右:



時間 內容
10:00–10:20 平臺發表會 項潔 特聘教授
10:30–12:00 平臺簡介(含功能操作練習)
13:00–14:45 任務或研究議題實作
15:00–16:00 黑客松創意運用發想與發表
場次二:融合文本、地圖與 AI:使用DocuGIS 2.0 探索數位人文研究
講師林農堯博士;胡其瑞博士
日期2024.11.28(週四)
融合文本、地圖與 AI:使用全新DocuGIS 探索數位人文研究
本課程旨在深入探討新版 DocuGIS(Web GIS)的先進功能及其在數位人文研究中的應用。課程內容涵蓋 DocuGIS 的核心功能介紹,包括基於 AI 的文本資料處理、地理空間可視化,以及時間序列分析。學員將通過實際操作,學習如何創建 GIS 專案、製作 StoryMap 和時間軸展示。
進階單元將著重於文本對讀技術,探討如何在地理空間背景下比較和分析不同時期的文獻。此外,本課程還將介紹兩個專業工具:照片坐標對應工具和歷史地名查詢工具,這些工具將顯著提升地理編碼效率和歷史地理研究的準確性。
本課程適合對數位人文和地理資訊系統感興趣的研究者、學者和專業人士。學員將獲得實用的技能,能夠將複雜的文本和地理數據轉化為富有洞察力的視覺呈現。


上午場(2小時)
時間 內容
10:00-10:30 課程介紹與新版DocuGIS功能概述
10:30-11:15 文本實作:AI輔助文本資料整理與地圖探索
11:15-11:30 休息時間(學員準備自己的文本材料)
11:30-12:00 時間範圍設置與數據過濾技巧

下午場(3小時)
時間 內容
13:00-14:00 實作成果展示:GIS專案、StoryMap和Timeline創建
14:00-14:45 進階文本實作:文本對讀技術與應用
14:45-15:00 休息時間
15:00-15:30 照片坐標對應工具與歷史地名工具使用說明
15:30-16:00 成果展示
場次三:玩轉大語言模型!自己打造文本資訊擷取工具
講師洪振洲教授;王昱鈞教授;曹德啟博士
日期2024.11.29(週五)
玩轉大語言模型!自己打造文本資訊擷取工具
近年來人工智能技術的顯著發展,其結果已經令世界矚目。特別是大型語言模型(Large Language Model,以下簡稱 LLM )所展現的對語言的認知能力與問答能力。而 LLM 可以協助數位人文研究的一個方式,就是自動識別出文本中的重要具名實體。之後研究者可再附加具名實體的其他相關資料或辨認不同實體之間的關係,最後利用歸納分析的方法進行觀察與討論。在過往,研究者或許可以在網路上找到一些具名實體辨識能力的軟體,但經常因為軟體的彈性有限,或因效能不彰而難以提供研究上的實質幫助。
而今日,透過生成式 AI 技術,研究者將有能力自行以生成式 AI 來打造自己所需的具名實體辨識工具。本工作坊的主要目的,便是分享如何利用今日的生成式 AI 技術,完成文本內具名實體資訊擷取的工作。更重要的是,更重要的是,本工作坊將教導研究者如何驗證 AI 工具的效能,確保其結果的準確性和一致性,並幫助研究者更負責任地說明研究中的校準和局限性。本工作坊的實作內容與時間安排如右:


時間 內容
10:00-11:00 大語言模型原理與人文研究之應用
11:00-12:00 範例文本說明與測試資料建立
13:00-15:30 大語言模型應用實作:
  • 設計Prompt以進行實體擷取
  • 以ChatGPT Fine-Tuning API設計客製化模型
  • 驗證程式進行效能驗證
  • 15:30-16:00 綜合討論
    臺灣大學資訊工程學系 法鼓文理學院圖書資訊館 臺灣數位人文學會 註冊與繳費 Engl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