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 Comment |
1.帝系一之一/帝系 帝系一 /帝號 == // |
【宋會要】僖祖立道肇基積德起功懿文憲武睿和至孝皇帝,諱朓,漢京兆
尹廣漢之後。生於
燕薊,仕唐,歷
永清、
文安、幽都三
縣令。建隆元年三月,追尊曰文獻皇帝,廟號僖祖。諡議,
翰林學士
竇儼撰;冊文,
中書舍人
扈蒙撰。陵曰欽陵。在幽州。大中祥符五年閏十月,加諡曰文獻睿和。冊文,
樞密使、
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王欽若撰。 以上《國朝會要》。諡號中「立道肇基積德起功懿丈憲武」一十二字,大觀元年九月加上「元」字原脫,據下
文及《宋史》卷二○〈徽宗紀〉二補。。《續會要》。治平四年三月,以英宗祔廟,告遷神主,奉藏於夾室。熙寧五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復奉神主為太廟始祖。[大]觀元年九月加今諡。諡議,
翰林學士
薛昂撰;冊文,
宰相
蔡京撰。 以上《續國朝會要》。 |
**** ♦ 帝系 ♦ 帝號 ♦ SHY_000001_p1_00001 |
|
2.帝系一之一/帝系 帝系一 /帝號 == // |
順祖惠元睿明皇帝,諱珽,僖祖子。歷藩鎮從事,兼御[史]中丞。建隆元年三月,追尊曰惠元皇帝,廟號順祖。諡議,
翰林學士
竇儼撰;冊文,
中書舍人
趙逢撰。陵曰康陵。在幽州。大中祥符五年閏十月加今諡。冊文,
參知政事
陳彭年撰。 以上《國朝會要》。《續會要》云:冊文,
樞密使
陳堯叟撰。熙寧五年十一月二十五日,以奉僖祖為太廟始祖,告遷神主,奉藏於夾室,依禮不諱不忌。以上《續國朝會要》。 |
**** ♦ 帝系 ♦ 帝號 ♦ SHY_000002_p1_00002 |
|
3.帝系一之二/帝系 帝系一 /帝號 == // |
翼祖簡恭睿德皇帝,諱敬,順祖子。歷營、薊、涿三州
刺史。
周顯德中,贈
左衛上將軍。建隆元年三月,追尊曰簡恭皇帝,廟號翼祖。諡議,
翰林學士
竇儼撰;冊文,
中書舍人
趙逢撰。陵曰靖陵。在幽州。本曰定陵,乾興元年七月改。大中祥符五年閏十月加今諡,冊文,
參知政事
王曾撰。 以上《國朝會要》。《續會要》云:冊文,
參知政事
丁謂撰。元祐元年正月,以神宗祔廟,告遷神主,奉藏於夾室,依禮不諱不忌。以上《續國朝會要》。 |
**** ♦ 帝系 ♦ 帝號 ♦ SHY_000003_p1_00003 |
|
4.帝系一之二/帝系 帝系一 /帝號 == // |
宣祖昭武睿聖皇帝,諱
弘殷,翼祖子,母曰簡穆
皇后
劉氏。仕周為
龍捷
左廂都
指揮使,
岳州
防禦使。顯德三年七一月二十六日崩,贈
武清軍節度使。建隆元年三月,追尊曰昭武皇帝,廟號宣祖。諡議,
翰林學士
竇儼撰;冊文,
中書舍人
扈蒙撰。陵曰
安陵。在
開封府
開封縣,今
奉先資福禪院即其地。乾德二年,改卜於
河南府
鞏縣。景德四年,析鞏、
偃師、
緱氏、
登封縣地,置縣曰
永安,以奉陵寢。大中祥符五年閏十月加今諡。冊文,宰臣
王旦撰。 以上《國朝會要》崇寧二年十二月,以哲宗祔廟,告遷神主,奉藏於夾室。三年十月二十九日,立九廟,復祀。以上《續國朝會要》 |
**** ♦ 帝系 ♦ 帝號 ♦ SHY_000004_p1_00004 |
|
5.帝系一之三/帝系 帝系一 /帝號 == // |
太祖啟運立極英武睿文神德聖功至明大孝皇帝,諱
匡胤,宣祖第二子,母曰昭憲
皇后
杜氏。後唐
天成二年丁亥歲二月十六日,生於西京夾馬營。乾德元年詔以其日為長春節。仕周為殿前都點檢,
歸德軍節度使。顯德七年正月四日,受周禪於崇元殿。年三十四。乾德元年十一月,上尊號曰應天廣運仁聖文武至德。冊文,宰臣范質撰。開寶元年十一月,加號應天廣運聖文
神武明道至德仁孝。冊文,宰臣
趙普撰。九年十月二十日,崩於
萬歲殿。年五十。太平興國二年四月二十五日,葬於
永昌陵,在
河南府
永安縣。諡曰英武聖文神德,廟號太祖。諡議,
翰林學士
李昉撰;冊文,
沈義倫撰;哀冊文,宰臣
薛居正撰。大中祥符元年十一月,加諡曰啟運立極英武聖文神德元功大孝。諡議,宰臣
王旦撰;冊文,
參知政事
馮拯撰。五年閏十月,再加今諡。冊文,宰臣
向敏中撰。年號三:建隆四年十一月十六日改
乾德,乾德六年十一月二十四日改開寶。 |
**** ♦ 帝系 ♦ 帝號 ♦ SHY_000005_p1_00005 |
|
6.帝系一之三/帝系 帝系一 /帝號雜錄 ==
太祖開寶四年/八月/二十六日 |
太祖開寶四年八月二十六日,宰臣
趙普等上表請加尊號曰應天廣運
興化成功聖文
神武明道至德仁孝明道:原作「明孝」,據後文所加尊號改。,表三上,詔答不允。九年正月二十六日,皇弟
晉王率羣臣上表,請加尊號曰應天廣運一統
太平聖文
神武明道至德仁孝皇帝,以汾晉未平,
燕薊未復,不欲稱「一統
太平」,詔答不允。二月五日,
晉王等復上表請上尊號曰應天廣運立極居尊聖文
神武明道至德仁孝,表三上,詔允所請,候郊禋畢受冊。及禮成,有司將奉寶冊行禮,復詔止之。 |
01.太祖 ♦ 帝系 ♦ 太祖開寶四年八月二十六日 ♦ SHY_000006_p1_00006 |
|
7.帝系一之四/帝系 帝系一 /帝號雜錄 == // |
《十朝綱要》太宗至仁應道神功聖德文武睿烈大明廣孝皇帝,諱炅,宣祖第三子,母曰昭憲
皇后
杜氏。晉天福四年己亥歲十月七日,生于
開封府
浚儀縣
崇德坊護聖營官舍。《宋朝會要》:開寶九年詔以其日為乾明節,淳化元年改壽寧節。初名匡乂,建隆元年改名光義。為殿前
都虞候、
睦州
防禦使。八月,遷太寧軍
節度使。二年七月,加
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乾德二年六月,加兼
中書令。開寶六年七月,封
晉王。九年十月二十日即位,改今諱,年三十八。太平興國三年十一月,上尊號曰應運統天聖明文武。《宋朝會要》:冊文,宰臣
薛居正撰。六年十一月,加號應運統天睿文英武大聖至明廣孝。《宋朝會要》:冊文,宰臣
趙普撰。端拱二年十二月,詔省去尊號。淳化元年正月,羣臣復上尊號曰法天崇道。《宋朝會要》:冊文,宰臣
呂蒙正撰。三年三月二十九日,崩于
萬歲殿,年五十九。十月十八日,葬于永熙陵,在
河南府
永安縣。諡曰神功聖德文武,廟號太宗。《宋朝會要》:諡議,
翰林學士承旨
宋白撰;冊文,
參知政事
李至撰;哀冊文,宰臣
呂端撰。大中祥符元年十一月,加諡曰至仁應道神功聖德文武大明廣孝。《宋朝會要》:諡議,宰臣
王旦撰;冊文,
參知政事
趙安仁撰。五年閏十月加今諡。《宋朝會要》:冊文,
樞密使、同
中書門下平章[事]
王欽若撰。年號五:
太平
興國九,雍熙五,端拱三,
淳化六,至道四。《宋朝會要》:開寶九年十二月二十二日,改太平興國。九年十一月十一日,改雍熙。五年正月十七日,改端拱。三年正月一日,改
淳化。淳化六年正月一日,改至道。 |
**** ♦ 帝系 ♦ 帝號雜錄 ♦ SHY_000007_p1_00007 |
|
8.帝系一之五/帝系 帝系一 /帝號雜錄 == // |
李直土《十朝綱要》仁宗體天法道極功全德神文聖武[睿]哲明孝皇帝睿:原作「濬」,據《宋史》卷九《仁宗本紀》一改。,諱禎,真宗第六子,母曰章懿
皇后
李氏。大中祥符三年庚戌四月十四日生。《宋朝會要》:乾興元年詔以其日為乾元節。初名受益。七年三月授
左衛上將軍,封
慶國公。八年十二月,遷
特進、
忠正軍節度使、
檢校太尉、兼
侍中,封
壽春郡王。天禧元年二月,加
中書令。二年二月,遷
開府儀同三司、守
太保、兼
中書令、行
江寧尹、建康
節度使,進封昇王。八月,立為
皇太子,改今諱。乾興元年二月十九日即位。年十三。天聖二年十一月,上尊號曰聖文睿武仁明孝德。《宋朝會要》:冊文,宰臣
王欽若撰。明道二年二月,加[尊]號睿聖文武體天法道仁明孝德。《宋朝會要》:冊文,宰臣
呂夷簡撰。七月,詔省「睿聖文武」字。景祐二年十一月,加[尊]號景祐體天法道欽文聰武聖神教德。《宋朝會要》:冊文,宰臣
呂夷簡撰。寶元元年十一月庚戌,加[尊]號寶元體天法道欽文聰武聖神孝德。《宋會要》冊文,宰臣
張士遜撰。康定元年三月,詔省「寶元」字。嘉祐八年三月二十九日,崩于福寧殿。年五十四。十月二十七日,葬永昭陵。在
河南府
永安縣。諡曰神文聖武明孝,廟號仁宗。《宋朝會要》:諡議,
翰林學士
王珪撰;冊文,宰臣
曾公亮撰;哀 |
**** ♦ 帝系 ♦ 帝號雜錄 ♦ SHY_000008_p1_00008 |
|
9.帝系一之七/帝系 帝系一 /帝號雜錄 == // |
【宋會要】孝宗高宗皇帝之子也。初,藝祖皇帝六世孫秀王娶夫人
張氏,以建炎元年丁未歲十月二十二日生上於
秀州
嘉興縣。紹興三十二年八月二十六日,詔以其日為會慶節。是夜,赤光滿室,如日正中,高宗皇帝知其生有聖瑞,詔鞠于宮中。紹興三年二月,授
和州
防禦使,賜名瑗。授
貴州
防禦使。五年五月,授
保慶軍節度使,封
建國公。十二年二月,授
檢校少保,進封
普安郡王。十七年六月,授
常德軍節度使。三十年二月,立為
皇子,改賜名瑋。授
寧國
節度使、
開府儀同三司,進封建王。三十一年十月,授
鎮南軍節度使。三十二年五月,立為
皇太子,改今名。六月十一日,受內禪,即皇帝位。年三十六。淳熙十六年二月,遜位于光宗皇帝,退處重華宮,上尊號曰至尊壽皇聖帝。冊文,宰臣
留正撰。紹熙五年六月九日,崩于重華殿。年六十八。諡曰哲文
神武成孝,廟號孝宗。諡議,議:原作「冊」,據前各帝例改。
翰林學士李[巘]撰;諡冊文,
知樞密院事
趙汝愚撰;哀冊文,
左丞相
留正撰。慶元三年六月,加諡曰紹統同道冠德昭功哲文
神武明聖成孝。諡議,
中書舍人、
參知政事、兼
知樞密院事
謝深甫撰。 |
**** ♦ 帝系 ♦ 帝號雜錄 ♦ SHY_000009_p1_00009 |
|
10.帝系一之八/帝系 帝系一 /帝諡 == // |
【宋會要】孝宗紹統同道冠德昭功哲文
神武明聖成孝皇帝原眉批云:「此條已見前,雖複文,仍須去其重複,補於前英宗條內」。。能官賢才曰哲,帝德廣地運曰文,應變無方曰神,保大定功曰武,持盈守滿曰成,慈惠愛親曰孝。後加上「紹統同道冠德昭功明聖」十字。 |
**** ♦ 帝系 ♦ 帝諡 ♦ SHY_000010_p1_00010 |
|
11.帝系一之八/帝系 帝系一 /帝諡 == // |
光宗循道憲仁明功茂德溫文順武聖哲慈孝皇帝原眉批云:「接前頁孝宗後」。。初諡憲仁聖哲慈孝。聖能法天曰憲,施仁服義曰仁,通達先知曰聖,能官賢才曰哲,視民如子曰慈,繼先述事曰孝。後加上十字。華協于帝,恭己
無為,循道也;恢洪祖業,潤色增光,明功也;汲汲為學,業業致孝,茂德也;小心翼翼,光被四表,溫文之謂也;保大定功,遵養時晦,順武之謂也。合「憲仁聖哲慈孝」之號。 |
**** ♦ 帝系 ♦ 帝諡 ♦ SHY_000011_p1_00011 |
|
12.帝系一之八/帝系 帝系一 /太子諡 == // |
【宋會要】昭成太子元僖,初諡恭孝。不懈為德曰恭,慈惠愛親曰孝。乾興元年改諡昭成。明德有功曰昭,安民立政曰成。 |
**** ♦ 帝系 ♦ 太子諡 ♦ SHY_000012_p1_00012 |
|
13.帝系一之八/帝系 帝系一 /太子諡 == // |
悼獻太子祐。中身早夭曰悼,聰明睿智曰獻。 |
**** ♦ 帝系 ♦ 太子諡 ♦ SHY_000013_p1_00013 |
|
14.帝系一之八/帝系 帝系一 /太子諡 == // |
獻愍
皇太子茂,初諡冲獻,後改諡獻愍。 |
**** ♦ 帝系 ♦ 太子諡 ♦ SHY_000014_p1_00014 |
|
15.帝系一之八/帝系 帝系一 /太子諡 == // |
莊文
皇太子愭。諡賜。 |
**** ♦ 帝系 ♦ 太子諡 ♦ SHY_000015_p1_00015 |
|
16.帝系一之八/帝系 帝系一 /太子諡 == // |
景獻
皇太子詢。耆意天圖曰景,文賢有成曰獻。 |
**** ♦ 帝系 ♦ 太子諡 ♦ SHY_000016_p1_00016 |
|
17.帝系一之九/廟號追尊 太祖 /建隆元年 ==
太祖建隆元年/二月/五日 |
【宋會要】太祖建隆元年二月五日,有
司言:「追尊四廟,合撰帝后諡號、陵名。」詔
翰林學士、
判太常寺
竇儼撰進。三月二十四日,
竇儼請上皇高祖
文安府君諡曰文獻皇帝,廟號僖祖,陵曰欽陵。皇祖中憲府君諡曰惠元皇帝,廟號順祖,陵曰康陵。皇祖驍衛府君諡曰簡恭皇帝,廟號翼祖,陵曰定陵。皇考
太尉府君諡曰昭武皇帝,廟號宣祖,陵曰
安陵。詔恭依。 |
01.太祖 ♦ 帝系 ♦ 太祖建隆元年二月五日 ♦ SHY_000017_p1_00017 |
|
18.帝系一之九/廟號追尊 太祖 /建隆元年 ==
太祖建隆元年/九月/九日 |
九月九日,
太常禮院言:「將來皇帝御崇元殿,備禮冊四親廟。按禮文,天地、宗廟之饗及出征、巡狩、大射、養老皆
博士引卿,卿引皇帝。惟追崇祖宗不載
太常博士贊引之事。
唐大中初,追尊順宗憲宗諡號,皇帝於宣政殿授玉冊,遣宰臣以下持節奉冊赴太廟。授冊日,帝既御殿,百僚拜訖,乃降階,跪授冊於
太尉。拜授訖,
禮官俟
太尉奉冊出宣政門,然後升殿。伏請自今凡皇帝親行禮,皆
太常卿贊導奉引「導」下原衍「禮」字,據《宋史》卷一○八〈禮志〉一一刪。。」奏可。二十七日,帝御崇元殿,備禮,遣使奉冊上四廟諡號。 |
01.太祖 ♦ 帝系 ♦ 太祖建隆元年九月九日 ♦ SHY_000018_p1_00018 |
|
19.帝系一之九/真宗 /大中祥符元年 ==
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六月/五日 |
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六月五日,詔曰:「朕以寡昧,獲奉宗祧。恭膺累洽之祥,汔致小康之理。乾文詔錫,瑞命荐臻。仰承孚佑之仁,上賴貽謀之慶。迫於輿誦,將議升中。蓋以答三靈之眷懷,奉二聖之登配。戒期有素,講禮惟夤。且念建號施名,蓋率遵於典故;
奉先尊祖,宜罄盡於追崇。考於舊史之文,仍存加諡之制。即當講求茂實,蹈詠鴻徽。備物典章,祗薦於寢廟;侑神宗祀,對越於高明。庶盡冲人之心,以報昊天之德。太祖英武聖文神德皇帝太宗神功聖德文武皇帝,宜令所司,定加尊諡。俟封禪禮畢,擇日恭上寶冊。」七月八日,詔宰臣
王旦撰諡議,
參知政事
馮拯撰太祖諡冊文幷書,
趙安仁太宗諡冊文幷書,拯又書諡寶文。 |
03.真宗 ♦ 帝系 ♦ 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六月五日 ♦ SHY_000019_p1_00019 |
|
20.帝系一之九/真宗 /大中祥符元年 ==
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八月/一日 |
八月一日,
王旦,上議,請加諡太祖曰啟運立極英武聖文神德玄功大孝皇帝太宗至仁應道神功聖德文武大明廣孝皇帝。詔恭依,遣官告天地、廟、社,仍命配座玉冊幷書廟文並載新號。 |
03.真宗 ♦ 帝系 ♦ 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八月一日 ♦ SHY_000020_p1_00020 |
|